1
小于现今大四了,很快面临结业了,是考研究生?还是考选调生、公务员、事业单位?或是考央企、考国企......
小于苦恼中,做了一个“艰难”的决定:有机会,都去考,先就业、再择业。
连续两周,他先后出席了国家公务员考试,省级事业单位考试,省级公务员考试。
但他觉得考得不好。通过总结反省,他感觉到问题的根源可能在备考的方式上。
接下来的问题来了,复习复习,是先看书还是先做题?什么方式效果好一点?
这的确是个问题。因为方式不一样,效果也不一样。
2
你认为面试备考先看书好,还是先做题好?小于讨教一位考试的“大神”。
我认为先看书再做题是比较笨的技巧。“大神”的话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,令大于难以置信。
没看书怎样做得来题?这样去做题不是“瞎子点灯白费蜡”吗?人家不都是想看书再做的题吗?小于连珠炮式的发问。
是啊,我曾经考公务员的时侯也是先看书再做题,以为自己搞清楚了,但是一做题,脑袋就开始发蒙,真的是掀开书“了然”,闭上书“茫然”。
3
这种觉得的确也是,我在备考的时侯,想看书,再做题,效果也不好。
是啊,我曾经是深受其害啊,后来我干脆来了个“反其道而行之”,反正看了书做题是懵的,直接做题也是懵的,我就“破罐子破摔”,直接做题,大不了一懵究竟。
那结果怎么样啊?
一开始太懵啊,公务员考试还好一点天天看书做题,那个心理咨询师的考试题,就愈发的懵了,那些心理学的专业术语,外国心理学家的名子,一大串,脑袋就晕的象一团糨糊。
那咋整呢?
我就继续“以烂为烂”,坚持挤出时间做历年的真题,做完一套对答案,然后借助零散时间纠错,对照教材找知识点查漏补缺、各个击破。
那书上的题怎样办呢?
当然在查缺补漏之后,还可以借助零散时间,用书上的题,来检验一下查缺补漏的疗效,再巩固一下知识点。
4
效果样啊?
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脑子的“浆糊”,逐渐显得清晰。
真的吗?
真的,这时候的觉得如同站在山顶看城市,哪儿是房屋、哪儿是街道、哪儿是景区,一目了然。
哦,有道理。我先看书再做题,感觉如同站在街上看城市,除了自己站的这条街,城市的其他情况,一片迷茫。
特别是我把历年真题全部做完一遍之后,又开始做第二遍,如此循环天天看书做题,感觉越来越有点“一览众山小”。
相同的试题做了多少遍呢?
最少的做了三遍,最多的做了五遍。
为什么有些多做了两遍呢?
我每次做题都是把答案写在草稿纸上,做完之后单独记录一下这套题是第几次做,几月几号,得了多少分,三遍做完之后进行一下评估,能够得到80分以上的,就不再做了,如果高于80分,就继续做。
哦,明白了,怪不得你考试如此牛,连心理咨询师的考试,人家不少人都是60分万岁,你却考了80多分。
5
其实这些觉得跟军队打仗太类似。
什么意思呢?
首先得知己知彼。
怎么个知己知彼?
首先把每位课目的题做一套,然后算一下总分,是不是把自己当时的底子是哪些样子就摸清楚了。
哦,对也,不去实战一下,真的不知道自己当时是个哪些水平,连自己的家底这个“己”都没摸清楚,历年考试难度系数这个“彼”就更没摸清楚了。
对,如果你直接做题,就步入了实战状态,这也是最接近考试的状态。
这个倒是。
但也有点不同,打仗没打算,吃亏大了。而备考复习的打仗,就算失败了,也没有大的损失,因为你不过是在“演习”。
对啊,有道理。演习出哪些问题都没关系,因为出现问题,还可以解决;如果没反复演练,当时看完书觉得还好,上了战场出问题,那问题就大了。
你站在街上,你就是敌方的瓮中之鳖;你站在山上,敌人就是你的瓮中之鳖。
你站在街上,你就被敌军牵着耳朵走;你站在山上,你就牵着敌军的眼睛走。
你站在街上,事倍功半;你站在山上,事半功倍!
老王地址:江苏XXX市XX区XX路88号
电话:010-88888888
邮箱:010-88888888